谩五行属什么?

辛艾春辛艾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谩,这个字最早见于《说文》:“谩,相欺也。”段玉裁在注释中说道:“此与嫚异文同义耳。”就是说谩跟嫚是同一意思的两个字,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那谩的本义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谩”是怎么写的吧!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在古代的“谩”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说文》中的写法“谩,相欺也。从言,满声。”这是早期的写法;第二种就是现在的繁体写法了,“谩”字左边加了个“马”字旁,读音和含义都没有改变。

那么这两种写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个很简单,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了。 古代人写字都是从上往下写的,像上面这样的写法是为了写完“谩”字之后,右边的那部分正好填满下一格空出来的地方(相当于现代的留白),这样一看整整齐齐的,特别好看不是吗~ 这种写法一直用到近代,不过到后来的民国时代逐渐都简化为现在这样的写法啦~

而《说文》里的那个“谩”字因为看起来太复杂了所以慢慢都被省略掉了哦~~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的简体汉字,会发现很多字的演变过程都很美很美哒~~~ 现在我们再回到“谩”的这个词上,它的本意自然是互相欺骗的意思嘛…… 但是后来这个词的含义发展得比较宽泛了,比如杜甫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里的“吾庐”被解释成杜甫自己的房子[1]。

显然不对。按《汉书·扬雄传》记载:“蜀人有杨雄者,文章无所不窥,以儒相尚曰‘吾乃今知文矣’。”[2]意思是说杨雄的文章看遍了天下的书也学不着家,所以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文章写得最好。这里用的正是“吾庐”这一典故啊,因此这里的“庐”指的应是杨雄所建的草堂。 再比如《史记·项羽本纪》载有“项王、刘邦未相遇,或谓项王军欲东伐彭城,刘季使人至赵侯王歇立张耳为赵王,使召刘邦入关”之事,这里的“吾庐”也是指张耳的王宫。 所以这里的“庐”当是指房屋,而并非指一般的屋子或者茅屋。又《后汉书·刘陶传》也有相关记载:“时人语曰:‘若复郑众其时,国岂有陵夷。’”这又说明这里的庐应该是个大房子而不是小屋子。 最后总结一下,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古文的“谩”字一般指的是相互欺骗,而现行的汉字一般用“谩”来表示相互欺骗之意。 而“漫”则用来形容大的范围或者是大的空间。 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可能是在使用方便性方面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些吧....^-^b

参考资料: 「一」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月

「二」罗竹风主编.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