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在五行属什么?

蒙彩英蒙彩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聿”字,在《说文》中有释:“聿,所以撰笔也。从手,从木。”“笔”字在古文字中作“筆”(見《說文》),《說文》小篆“筆”字形作“”,今文字“筆”字形是由小篆的右半部分“聿”加“土”而成。 由“聿”的字形可以推知:①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以“聿”为偏旁的字;②西周金文出现了“聿”字,且多兼表音义,如“诏”(召誥)、“聿”(呂誥);③春秋战国文字中,“聿”字单独或作为偏旁出现。其中,作为偏旁的“聿”字多出现在战国文字中。 “言”字的古文作“訁”,“律”字古文作“廌”等等,这些字的结构与“聿”一样,是“口”和“木”的组合。可见“言”之古文“誩”、“律”之古文“灋”都来源于“聿”。

据现有资料看,“聿”是一个独立发展而成的汉字。它先被借用于表示说话的意思,后来才用作文言助词。现在“聿”已不再用作动词和文言助词,而作为一个独体字固定下来并广泛用于词语构成。

目前我所看到的对“聿”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字形分析阶段,而少有从古文字构形的角度来解读的。我的老师赵平安先生曾讲授过古文字构形学,他主张构形理解应分为五大步骤,即:字源推导——形旁析出——声旁剥离——全形比较——理趣探微。我觉得这步一步的分析非常到位,在此附上他的相关著作《古文字構形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的部分内容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