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棚户区拆迁难原因?

庄峻博庄峻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我是上海人。 首先表明我的态度,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上的“拆掉一幢房子、再盖成两幢”的拆迁方式! 同时我也反对以“旧城区改建”为名进行的任何非正常拆迁行为! 为什么呢?

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的形成和这座城市的地理地形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巴黎的地形起伏很大,因此巴黎的建筑也高低错落;而伦敦则是典型的河流纵横,因此伦敦的建筑也是沿街道两边整齐排列。而我们的上海恰恰相反——我们的土地基本上是平整的。

上海的地理特点是:东西宽,南北浅。这就决定了上海的建筑是可以成片建设的。于是我们才有了“里弄”“新村”这些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建筑形态(当然也有河浜的原因)。 我不想说什么是最好的城市布局,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我只想说我所熟悉和热爱的上海,它的过去并不是一片片被拆除的旧区,而是整体规划下的新村和里弄。 我们这一代人在60年代到90年代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人是没有经历过没有房子的日子的。我的父母和他们的父辈也没有经历过。对于上海人来说,住房问题是随着计划经济下大建设而产生的,是一个整体解决(无论是分配还是建造)的问题。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期上海市新建了大批的新村,我小时候就住在七宝镇上的一个新村里面,那个新村的房子和我后来读大学后在南京的校园里宿舍差不多。70年代中期开始又在郊区建了不少的农民住宅(我们叫做“新工房”),80年代又开始了“旧城改造”,虽然有不少历史保护建筑因为没有钱去修复而被迫保留,但是大部分原来相对破旧的老房子都被拆除后重新建造了崭新的楼房。

2、除了城市规划的因素外,我认为还有一种观念上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今天对旧区改造的态度。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穷家难当”。 “棚户”是什么?那是穷人住的屋子。

为什么是“棚”?那是因为以前上海有很多低矮的棚子。为什么是“屋”,而不是“棚”?那是因为这些穷人住的地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先破后立,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 可是现在呢?这些曾经“破”过的地方又要被“拆”掉了…… 为什么要“拆”?不是因为那里“破烂”到什么都不能用了,而是因为那些地方曾经“破”过所以很“贱”——用很低廉的成本就能把这些地方拿过来使用。 正因为这样,我总觉得现在的“旧区改造”似乎有一种“拆毁容易重建难”的心情在里面-----我们太习惯于用低价获得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了(包括土地和房屋)以至于我们忘了其实“建造”本身就包含了“花费成本”这个环节。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