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为什么有蛇?

毕恩香毕恩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十二属相,也叫农历生肖。起源于上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就有一些部落有了自己的氏族图腾,如山东大汶口的陶文、良渚文化的玉器上都有刻画符号,可能反映的就是氏族图腾;到了河南龙山时期,陶器上的符纹更为复杂,并出现了“姓”字。这应该是姓氏的来源。(见《古文字構形學》) 这种标记随着氏族的迁徙而传承下来,并在商周时期形成完整的体系——甲骨文中有许多有关祭祀、征战等记事卜辞,其字多为图形,反映了作为占卜用途的文字在商周时期的特征。

到了汉代,汉文帝时设立了“太史令”一职,专司历法。汉武帝设“司隶校尉”,总管京师与周边地方的监察、审判。同时,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进一步实行“推恩令”“附益法”来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匈奴内迁等因素影响,中原地区民族融合进程加快,汉族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姓氏文化开始交融。司马迁作《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人俗,父死则妻其后母,兄亡则娶其嫂……贱者为奴,贵者谓之‘单’,直翻译为汉语就是“单氏”。所以后来我们汉朝皇帝称呼匈奴单于,就是用他的姓+氏的方式来称呼对方。

这种姓氏方式一直延续到北魏时期,《魏书·太祖纪》:“神祖皇帝,以世居北方,故因“北”命名为“拓跋氏”。至于这个氏,从汉字结构来看,应该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字加上一个表示植物的“木”字构成,即“北木”,谐音“氏”。这种姓氏用法是鲜卑姓氏的通用形式,如拓跋部另一分支茹姓,被汉化后的李姓,皆以“北木”加其他部首构成。 这种姓式传到隋唐以后就慢慢改变了,因为鲜卑人逐渐融入汉族,姓氏文化也自然融合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到了隋唐,姓氏都融合了,那十二属相里的“蛇”怎么解释呢? 我猜测,这种姓氏融合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全面铺开的,因此之前的“蛇”还是有原型的,而且很可能就是南方的原住民所崇拜的图腾。 为什么这么说?南宋时,中国进入了儒学统治时代,官方推崇孔孟之道,提倡社会伦理道德教化。与此同时,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这种思想和文化对于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元以后,社会底层的民众普遍重礼仪、讲伦理、尊名分,这一方面我们现代人是深有体会的。在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会自觉地选择符合自身身份的象征符号,从而加强了姓氏文化认同感。 所以,我估计南宋以后,姓氏完全融合了,人们会自觉使用官方认可的“姓名”。而之前那些非主流的姓氏象征符号渐渐被“消解”,其中“蛇”就可能是这种“消解”的对象之一。 但毕竟南宋以前,姓还是有一个别称的,叫“氏”。所以在唐代以前,“蛇”应该还有原形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