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分五行吗?

兰博云兰博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严格的划分,且大部分食物的药性并不是十分强烈,利用这些食物来防病治病的方法就被称作“食疗”。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食疗”在颐养生命、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而“药食同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医家对饮食的探索密不可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食物营养学专著——《周礼·天官》。书中提出:“膳夫掌王之饮食,凡五膳、六饮、九馐、七饭,皆供之以仪”,并首次提出了膳食分配原则——“食不厌精”;秦汉时期,据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西汉编撰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人们已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365味中药编成歌诀,便于记忆和传播。

唐代政府设太医署,专管医疗和教习中医,并著书立说,将药物分为草、木、金、石等类。与此同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收录了1000多首食疗处方,开创了以方剂形式记载食疗方的先河。北宋臣张师正所著的《倦游杂说》中载有82条药膳方,其特点是取材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到了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问世,该书收集了749首(方),涉及食物233种,是历代论饮膳最全面的著作。这些都对“药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药食同源”理论对于指导现代人类科学健康饮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药食同源”理论将为人们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