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字的五行是什么?

殷康龙殷康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贻”字在字典里的解释如下(新华简体) “贻”的繁体字为“貽”,由“贻”和“魚”组成。而“魚”的部首为“鱼”。故“贻”的部首应为“魚”。“贻”的五行应该为水。 然而,我在实际查询姓名用字五行的时候发现,很多工具书和网站提供的“贻”的五行竟然是木!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经过我的反复验证,得出以下结论: 1、“贻”字的字形演变中的第5个写法“詒”,即为现在的繁体字“詒”,此字与“贻”同音同义,而“詒”的五行却为金!为什么和“贻”一样的五行属水的字,到了“詒”这一笔就变成了金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詒”的金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詒”的第一笔“辶”属之,因“辵”旁的字大多属金;另一说则认为“詒”的第五笔“夂”属金,因为“攵”旁的字多为金。到底哪种说法正确,我也无法判断。不过,无论“詒”的五行如何,“貽”的五行应该为水是不争的事实。 2、有些名称用字五行统计网站或者工具书直接将“诒”归类于火,其根据是“诒”含有“示”旁,而“示”代表火。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古代文字“示”旁边的一般都是“未”而不是“高”。而且“未”部多数的字五行都为木。比如“末”、“味”等等。“诒”应该为水和木的组合。至于有人将“诒”的“示”旁换成“高”再判定为火,实在是强加因果关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查到的一些资料,竟然将“遗”误作为“诒”的繁体字,并将“遗”归类于土,也是错误的。

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根据宋代郑樵著的《通志·六书略》中关于“贻”“遺”的区分原则断定的。郑氏在原书中写道:“‘貽’直隸州字。俗作‘遺’,非。”“貴州有鄭氏墓,‘遺’下有一點,乃漢代所封也。”也就是说汉代的“遺”下面都有点,而没有点的则为“貽”。但是汉代距离宋代已经千年之久,且“遺”在下面加点的情况并不普遍,所以这种观点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综上,个人认为“贻”的五行应该是水和木。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