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气预报准吗?

龚永元龚永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不准,因为甘肃的气候比较复杂,受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导致气温和天气差异很大; 2、以兰州为例,市区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属温带季风气候,但气温并不低(1月均温0℃以上),降雨也不多(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夏天虽然热但是很短暂,冬天虽然冷但是有暖气,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四季不分明。

3、但如果往西北走,到河西走廊,温度和降水都会急剧下降。在敦煌市,7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4℃,年均降水量只有39.8毫米,可以说是非常少,天气干燥,太阳辐射强,所以很多人去那里玩都会晒得很厉害;再往西北,到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一带,连最耐寒的动物都难以生存,人更是不能久留。

4、当然,如果往东南方向走,到陇东地区(庆阳等地),情况又有所不同。这一带的海拔接近2000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多雨,春秋季节温差不大,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

甘肃大部分地区还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雨雪量较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的天气预报模型,肯定不可能像电脑游戏或者电视节目中的天气播报那样精确到分(1分钟)秒(60秒)。 但既然已经有了具体的气象站点数值作为基础数据,天气预报模型做得再精细,准确率再高,能准到什么时候呢? 我曾有幸参与过青海省东部某县及甘肃省中部某县城气象局的现代化建设项目,对本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做过一些分析,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县级气象局所能收集到的最详细的气象观测数据是每10分钟采集一次,按一天24小时计算可以收集到288个数值,但是这些数值毕竟不够完整(比如没有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等数值),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值,换算成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准时”来说,大概相当于每小时报出一次天气预报——这对现代人来说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于是各地气象部门想出了各种办法提高预报精准度并满足公众时效性的需要:比如在常规天气形势预报的基础上叠加统计分析,建立暴雨、暴雪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模型,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再结合当地气象史实记录进行验证修改,快速准确地做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或者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海量历史气象数据中挖掘规律,提前预测未来天气变化,适时提醒风险防范……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会更加深入,气象预报的精准度和实用性也会越来越强。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