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资者保护指数?

屈坷深屈坷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投资者保护(Investor Protection),又称“投资人保护”、“投资人被保护程度”等。 衡量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程度。主要有以下指标:

1. 信息不对称度 由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对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衡量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表示。一般用市场微观结构来刻画市场的复杂性,认为市场信息的传递过程越复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就越大,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也就越高。所以可以通过计算信息不对称来估算投资者所受到的保护水平。

2. 波动率 如果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已知,其风险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其波动率来确定。因此通过比较不同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波动率就可以判断其风险的水平,进而确定投资者是否受到了合适的保护。

3. 预期损失 考虑到非正常损失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保险公司对发生损失概率的估计困难,往往采用更实用的方法来计算投资者的预期损失。这种方法假定投资者的初始资金为100元,年利息收入为5元,而同期国债利率为4%,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投资者每年的预期损失率为8.67%。因此即使在没有发生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按照这种算法计算的预期损失也表明投资者已经遭受了一定的风险,即投资者被保护的程度不够充分。

以上三种指标都度量了风险的性质和大小,但是它们并没有考虑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也就是没有区分由于投资者能力有限导致的交易成本风险与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决策风险。为了进一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风险来源,学者们又发展了以下一些更具体的衡量指标:

1. 超额波动率(Excess Volatility) 在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市场资产的年化超额波动率约为19%[1]。这表明由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即使在没有任何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投资者也承担了很高的风险。

2. 隐含风险测度(Implied Risk Measure) 利用二叉树模型,假设一个期限结构,可以得到无风险利率,进而算出债券的价格。如果考虑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则债券价格会受到影响,其变动反映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3. 机会损失(Opportunity Cost of Ambiguity) 由Kou(2002)提出,是指因为不确定性及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能错失的那些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选择的机会损失的概率加权之和。

以上几种方法都属于实证分析的范畴,需要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约束条件的合理选取。另外,这些方法大多只能测度投资者当前的状况如何,只有少部分方法能够评价投资者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风险。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