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谁写的?

万旭沐万旭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最早出现于2013年,由央视报道的一则新闻中,原文是“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持续下滑,人口不断流失,有专家学者将东北定义为‘失血板块’、‘空心病’。在很多人眼中,这里已经毫无投资价值,甚至有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戏言” 。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东北地区的国企改革,当时处于深重危机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多事之秋,企业破产、下岗潮等名词层出不穷,整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出现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调侃。 不过,近年来经过政府努力,包括铁通合并联通,打造新央企集团和中国建筑入驻沈阳,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使这个“失血板块”逐渐有了活力的迹象。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国家多次对东北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资金补贴、土地优惠等等。 但多年来,这些扶持政策并没有收到应有效果,反而问题越来越多,让人诟病之处也越来越多。 其中,国资国企改革就受到多方诟病。

与地方政府相比,国企更像是一个“啃老的巨婴”,依靠政府的扶持不断壮大,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反而不配合政府的改革措施,成为改革的阻力。 没有参与改革的热情和动力,只享受改革的福利,却不愿意承担改革的代价,这样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国企怎么能够指望它能够有所作为呢? 除了国有企业的弊端外,东北经济为何会陷入困境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产业单一,其他相关产业链不完善,没有一个成熟的工业化体系。

看看南方沿海地区,不管是沿海还是内地,工业体系都相当完善,只要有这个产业链,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种产品,具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而东北地区,很多产业链都是断层的,只有一些散兵游勇式的中小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即便有一些优势产业,也难以支撑该地区经济的腾飞。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