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北京?

厍鸿梅厍鸿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老”是相对的,对于当代的北京人乃至全国人民来说,明清时期的南京和北京可以称之为“古”了;而对于老北京人来说,他们的“老”却是相对民国和晚清而言的——民国和晚清又是相对清末而言的……如此等等,“老”是一个不断被剔除时代的词。 那为什么还要用这个词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老北京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和文化(比如孔孟之道),也有别于现代性和资本主义文明(如法兰西第三共和),而更像亚述的古城遗址或复活节岛上的石柱林。尽管它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但它毕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所以我想,所谓的“老北京”也就是一个代表着某种已经消逝了的文明的象征性符号吧。

当然,这个已经消逝了的文明也是由许许多多的元素组成的,它包括:

1. 皇权主义——从辽金开始,北京就是陪都或者行宫;到了元朝,忽必烈在这里建都;明朝继承了这座城市作为首都的地位;清朝则把这里定位为“满汉一体”的首都。所以从元明以来北京的城垣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今天的北京城墙和鼓楼等地都是在当年旧城的基址上修建的。 作为京城的北京,自然少不了宫殿、坛庙和衙门,于是乎就有了中轴线——这条线将今天的人民大会堂与古代的紫禁城连成了一体。

皇权的象征还在于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它吸纳了全国各地的人,也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产和消息,使这座城变得丰富多彩而又井井有条。

2. 满汉之别 ——无论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还是“旗民分治”,总之在清朝的时候北京城里是有“旗界”和“民界”之分的。除了种族上的差别,这两个领域的文化生活也大相径庭,即使是在今日仍可见到遗痕。

3. 宗教信仰的自由——从元世祖开始,北京就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因此除了官方的正统佛教和道教之外,许多其他教派也逐渐在北京繁衍传播起来。诸如白莲教、八卦教、天理教以及黄教在内的民间教派更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4. 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虽然北京是封建王朝的国都,但在整个帝国体系之中它的地位相当于江南的苏州和杭州,也就是说它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既然对外界的依赖性不大,它就可以吸收来自于外界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不必担心影响自身的稳定。

因此在明清之际,北京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你可以在街上随意看到穿着各色衣服的人们——有官服,有民籍的衣服,也有外国人的洋行,如果你幸运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看到一个“破落户”。 生活方式上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你可以虔诚地做你的礼拜、念你的经,也可以随大流抽大烟、逛胡同。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