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生肖日?

卿怡娜卿怡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农历是按阴历还是阳历计算? 农历是以“朔望月”确定月基,以“置闰法”调整年份节气,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 我国古代将每一天的晚上称为“宿”,将每一个月初一到十五分成五等分,每一等分为一个“候”,每个“候”对应于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月的初一为新的一天的开始。例如立春以后每一天的晚上叫做“春七宿”,惊蛰前一天为“春三九”等等。

从初一开始每一天的晚上,太阳落山后第一个月亮升起的时间,作为新的一天开始的标志。即每一昼夜(24小时)分作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两个小时,子时就是午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则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以此类推。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每年的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春分、秋分、霜降都有固定的公历日期。人们发现,每逢农历初一,太阳和月球几乎都处在同一位置,也就是“日月同辉”;而到了农历十五,太阳和月球几乎完全对立。这种日月同辉或日月对冲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就被称为“朔”或者“望”。 “朔”“望”交替出现,周而复始。

每个月最末一天的傍晚,称为“晦”,当太阳和月球再次同升同时落后,这个夜晚就是“静夜”了。由于“朔望月”周期比“近点月”(月球绕行地球一周所需时间)长约一一天半,每隔两三年,农历中就有一个没有“朔”或者“望”的月份,这一现象在古代就被命名为“闰”,有“闰月”的月份,农历日期最多会有30天。而2020年闰四月就有两个四月,所以农历日期就有30×4=120天。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寒带”和“温带”季节相反的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夏至”和“冬至”的公转轨迹不一样所致。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每年“冬至”,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过了“冬至”,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直到“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直到“冬至”,太阳又回到南回归线,此时白昼最短。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