湋的五行属什么?

濮一搏濮一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渭水支流。《穆天子传》曰:‘天子渡于洧汭,取宓妃。’ 晋灼曰:‘音未(味)反’。” 《水经注·渭水》引作“味”。“东过武功县北,右会谷水。”《元和郡县志》卷一六武功县:“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周回二十里。本秦邑,汉武功郡治所也。”清梁诗正等撰《武功县志》卷五山水考三:“浍河,在城东三十里,源出陇县西五丈原,东南流至周至县,与漆水合。”“谷水,一名潏水,自长安县北流至鄠县,与浐水合。”

《广韵》:“渭水别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复为郎,卒官。追谥庄父曰武侯。相如既死,尸棺葬蜀州柏阴山之南。昭帝时,益州刺史王舜奏相如前劳,赐爵关内侯,谥曰定。”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沔水》:“是水枝津错发,径汉寿县东,县南有故城,世谓之东府城者是也,吴孙权分江夏置。”清代张澍辑佚《古地理书辑校》载明陈应韶《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六四“汉寿县”条:“按《水经》谓此水东历汉寿东北,又东经县南,是水枝津错发,非正脉也。”

根据史料记载和现代文献,渭水的支线洧汭河或叫渭汭河,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的泾河;其另一个分支谷水、潏水,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以南的浐、灞二河;另外还有一个分支漆水和浐水,现在已不能确定位置。 关于湋的水道,根据《水经注·渭水》和《元和郡县志》,唐代时该河道由泾阳县城西北流入今天的渭河。而《太平寰宇记》卷十九“邠州”下云:“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于此立豳州县,以邠州为治所。”又《通典·州郡》:“唐武德元年,平薛举之地,于雍州东北界河外置豳州……河在州南五里。”

据此,唐代的湋应该还是一条河道正常的河流。但是,此后它的下游河道发生了改变。金代朱彧著《萍洲可谈》卷一云:“泾河自石峡口入关中,下流淤塞,分为两派,清水入渭,浊流人洛。”清乾隆十六年《咸阳志》卷四:“泾河,自西北来,中为渭河,下为卤泊滩。”清嘉庆二十四年《咸宁县新志》卷五亦载:“泾河,自西北来,至城南七十里,曰高家堡,中有沙洲,水落居人,曰渭河。又南四十里,曰鹿苑镇,泾河入渭。”

以上记载可以说明,隋唐以来至金元时期,湋的水道是在泾阳县城西北流至高家堡附近,其中间部分由渭河继承。而清初以后,这段河道已经淤没,改为从高家堡西北流向渭河。这样,这条河也就变成了渭河的支流了。 另有一条河流,东汉称蒲渠,魏晋南北朝时名水。《水经注·渭水》:“渭水支津,北流历汧阳县东。水侧有汧源县,本汉县,后魏置郡,太和中因旧郡改为县也。”

《元和郡县志》卷十六:“水,渭水支流,自蒲城县东北流经汧阳县东。”清光绪十四年《续修蒲城县志》卷二:“水,县北五十里,即古蒲渠也。《水经注》曰:渭水支津东北流经汧阳县东。《关中记》曰:水东流经马家庄北。”

上述材料表明,古时的水流先北流到汧阳县东境,然后又折向东北。但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难确指,因为南北朝时就曾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地貌变化。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