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是什么生肖?

尉铭一尉铭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腊”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只手拿着一根竿子,上面悬挂着许多东西(即腊),本义指的是用细绳子穿上特别干燥的肉挂在屋檐下晾干。所以“腊”在古代是一种风干肉。 《说文解字》解释“腊”字的本义是“祭名”,段玉裁注曰:“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腊”的本义就是祭祀。 至于这个“腊”到底是祭祀谁呢?清代学者郝懿行云:“腊之言借也。假借神明之意”。也就是把神灵借来,在年末的时候拜一拜。那么这一天的神灵究竟是谁呢?宋代学者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有记载:“十二月……朔旦交阴,谓之大蜡,先圣先王并天下士庶,自初一以至腊终之日,逐旦醮祀,谢汗尘之劳,求报丰年”。从这段话里可知腊月第一天是敬祝“先圣先王并天下士庶”的。到了腊月中旬,“天子宫中设五供、点蜡烛、烧檀香”(黄伯愚:《京华杂咏·宫词》),这时的供奉对象就成了皇帝本人了。到了腊月末,“每家须买猪腊肉,环庙张灯,焚香祈福……”(沈榜:《宛署杂记》)这时被供奉的对象变成了各家各户自己。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腊”实际上代表的是一年到头辛劳的人们自己。古人有“皇威遍覆,品物咸亨;岁尾贺春,合家欢庆”(《帝京景物略》)的说法,认为这一年人们能够平安地度过,全家团圆,要感谢“先圣先王并天下士庶”——也就是自己和亲人朋友的辛勤劳动。 而“腊”的字形演变也颇能说明问题。“腊”的字形最开始像一只手拿鱼,可能是指手持鱼做成的食品。后来字形渐渐变成手里拿着两条鱼,表示用两个鱼的“腊”去祭祀。再后来,“腊”变成了一只手握住一条鱼的样子,这时鱼就代替了“腊”字中的“辛”,形成了“祀”字。最后“腊”完全演变成一个手拿一根竿状物的形状,和“腊”的意思相距甚远,而“粟”成了“腊”的偏旁。这显然是古人用简化字法把字形进行了一番改造。但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这样改动?这个“腊”到底象征什么意义,为什么非要让它和一种特定形状的物体发生关系才能表达清楚它的含义呢?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