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公历还是阳历?

夏行杭夏行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农历,也称阴历,是以月亮盈亏周期确定的,所以只能描述二十四节气中满月和缺月的日期,而没有确切的时辰。 干支纪年法是黄帝时代开始使用的,在殷墟甲骨文中有所反映;它以立春作为一年起始,与现在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计算方法一致(闰月不计入干支)。

到了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为了确定节气的日期,把节气划分为二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这时采用的是“置闰”的方法,每19年设置7个闰月,平均每年的月份数为365.25。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东汉官员刘振上书建议用加严酷刑罚来禁止民间计算天文日数,因为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昼夜时刻的计算方法[1];这时的节气已经同现代的春分、冬至基本相同了。

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由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中,首次完整地记下了黄帝到魏晋历代皇帝每年立春节气所在的干支。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确切记载的古代“公历”。

隋朝建立后,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下令修志,规定一甲子为60岁,每一太岁皆有名称,并规定其相应干支。这样,不仅年月日起讫有严格的规定,就连昼夜时刻也有了准确的记载。唐代沿用这一制度。宋元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辽国、金国相继兴起,由于中原政权交替,史籍残缺,这段时期的干支紀年法便无法详细考究。

明代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认为自己的生辰八字不好,想借助道教方术改变运气,便派太监前往云南铸币。太监们依风信和干支的变化,在铜币上铸上方形符号作为标记,用来占卜算卦。后来宫中宦官纷纷仿效,此风遂盛。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