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十二盘在哪?

勾雨莉勾雨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时来运转”,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来自民间广为流传的“子时到亥时,分别有子鼠、丑牛、寅虎等12位值日的神祇”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源于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典籍——《千字文》。 《千字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开篇第一句便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字描绘了广袤无垠的宇宙景象,苍茫中蕴含深邃,给人无穷的想象。而这八个字也暗含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甲子甲午庚寅乙酉等,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天”和“地”“东”“南”“西”“北”,以及“春”“夏”“秋”“冬”四季。

接下来一句“昼夜分晓,阴阳始交。”指出了白天黑夜相互交替的时间节点,在古人看来,白天阳盛而夜晚阴旺,正是昼夜更替的变化使得天地间充满了勃勃生机。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十二生肖就是基于这个时间节点产生的。 在古人看来,子夜零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在这个时间点上,太阳和月亮恰好处于南北两极,所以又俗称“子夜为旦”或“子夜为昼”。而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里,太阳处在由南向北移动的过程中,月亮则处在由北向南移动的过程,于是古人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划分出了十二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各包含三个时辰,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每一个时间段都蕴涵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凌晨一点至三点是子时,这时太阳尚未从地平线升起,黑暗笼罩着大地,万物静寂,人们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之中,因此子时又被视为“安眠之时”。而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则是申时,此时太阳高照,温度最高,人们外出活动,此时也被称为“喧嚣之时”。

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白天的时长也越来越长,到了十四时之后,太阳的位置开始由正南方逐渐偏移到正北方,这一现象被古人称为“日中为市”,意思是说,这时太阳位于天宇的正中,正如集市上摆满了货物,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一样。而“日中为市”也意味着这一天已经过去了大半,属于酉时的黄昏即将到来。

古人在每天的十二个时段之后,还根据每天的不同情况设计了“十二状态”来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这“十二状态”分别是:旦(dàn)、昧(mèi)、晨(chén)、昏(hūn)、暮(mù)、夕(xī)、夜(yè)、夙(sù)、旦旦(dàng)、昧旦(mèidàng)、平旦(píngdàng)、鸡鸣(jīmíng)、入(rù)。其中“旦”指日出之时,“昧”指日落之后到天亮的这段时间,“晨”指早上,“昏”指下午一时至三时,“暮”指傍晚, “夕”指日落,“夜”指夜色漆黑,“早”指黎明,“平”指白天,“鸡”指深夜,“入”指进入夜里。 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十二节令”帮助人们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起居。这是古人基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每个季节都被平均划分为三个月,每个月都有一个代表节气,它们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