櫳代表什么生肖?

凌芷妍凌芷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龍”的本义是什么?“龍”的古文字形是怎么样的? “龍”的甲骨文像一条蛇(虺)有四足,金文像蜥蜴(或龙蛇)有四肢。“龍”的本义是蜥蜴(或龙蛇);或者说是能发出淡淡蓝光,夜间能发光的动物。 《说文》中解释曰:“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段玉裁注云:“凡言能者皆指其变化之灵也……春分而登天,谓春分之日阳气上升,万物萌芽,龙腾跃于天上也;秋分而潜渊,谓秋分时阴气盛阳始微,龙蛰伏于水中也……”可见古文中所记述的“龍”,主要是指能变化身形,且具潜伏和飞行能力的蛇类怪物。

2、古代的“五灵”中为什么没有“龍”? 为什么没有“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龍”是一种想象化的动物,而不是现实存在的物种。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如此神奇的动物的,所以不可把它列入“五灵”之中。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然现在没有龙这种生物了,为什么还要把“龍”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介绍一下中国“龍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人类史前文明。 中国“龍文化”的发源地属于仰韶文化,具体地点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约50公里处的龙山遗址。在此地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有很多是用整块玉雕刻而成的“鱗片玉龍”,这些“鱗片王龍”的形象为:身似蛇形,头如圆锥形,双眼突起呈棱形,身上布满了“鱗甲”。

这些“鱗片王龍”虽然形象上与现在的蛇相差无几,但是尺寸却大得很,据考证最小的也有38厘米,最大的甚至达到46厘米!这些“鱗片王龍”制作技艺高超,不但身体上有凹凸不平的“鱗甲”纹饰,头上还有高高的犄角,极为生动形象。 这些“鱗片王龍”虽然是古人的玉器,但是他们很可能有着现实的源头,因为在今天的河南等地确实生活着一种蛇——蝮蛇,这种蛇体长可达5米,而且带有毒性。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有限,又缺乏科学的态度,当他们在河边看到巨大的蛇影,或者在水潭里看到飘动的“長蛇”,很容易产生恐怖和敬畏的心理,于是就把这些想象中的怪物用玉料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造型,作为自己崇拜的图腾。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