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宝有什么作用?

谭家立谭家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于“图腾”这个概念,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源自于西方人类学中关于“图腾”的定义——“原始人认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祖先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亲缘关系,这种观念叫做‘图腾’;换句话说,图腾就是原始人的‘祖先神’”(《现代汉语词典》)。

其实,“图腾”这一概念最初是基于奥登伯格对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研究而提出的——这些部落将某些物种视为自己的“图腾”,并以此作为自己部落的标记。 当然,这些部落所认为的“图腾”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图腾”已经大相径庭了(我们今天的“图腾”通常只是单纯地代表了某种图像、花纹、字体或者文字)。虽然如此,如果我们追溯一下我们对“图腾”概念的理解变化,还是能够找到一些有趣的内容。 在英文里,“图腾”这个词是tatoo。在17世纪初,tattoo这个字指的是“用刺青来作纪念”。而更早就使用的to tat, to tack,以及to tee,则都指涉到了“用钩子钩住,然后用锥子扎”(de Jonker&Van den Brande,2009:14),这显然是指代了将图章盖在皮肤上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个词都跟刺青有关。 在中文里,“图腾”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尚书·益稷》中的“畀(bì)之圭瓒(zǎn)而祭以骍牺(xī),不协(xié)祀。”其中“畀”是指“授予”“给与”的意思,“圭瓒”指盛酒器,“骍牺”则是祭祀用的纯赤色的牛。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不该用来祭祀的纯赤色的牛给了别人当作美食享用,这种做法不合礼仪。这里的“色”指颜色,“彝”指礼仪。所以,“图腾”一开始就是指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就跟今天我们说“祭天”“祭地”一样。

至于为什么这个“仪式”需要带有颜色的动物作为载体呢?很有可能是因为古人类学证据显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不仅会用火烤熟食物,还会用火烤制颜料,使颜料具有黏性,用于绘画(杨美莉,2005)。我们可以推测人们首先使用绘有图案的皮肤作为图腾来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依赖火来获取颜料,也开始使用各种带有颜色的石头、贝壳等作为图腾。这样,“带颜色的物体”逐渐成了“图腾”的代名词。 而当人类学会了制造文字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人们开始用带有颜色的金属或者石块刻上图形并进行交易,或者将图形记录下来。这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不同的意思也可以融合到同一表现形式之中。于是,“图腾”的概念变得复杂起来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