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当年投资多少?

暨海涵暨海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01年,宝钢收购八一钢铁(即现在的新钢股份),当时的价格是35亿人民币左右; 2007年,宝钢收购太钢不锈(600010),当时的价格是80亿元; 2014年,宝钢收购澳大利亚力拓集团部分资产,当时的价格是129亿美元

所以如果单单从资本金的投入上来看的话,宝钢在武钢的重组上应该至少投入了300亿人民币。 而当时国内钢铁行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其实是非常好的,每年钢企盈利水平都在几十亿以上,好的年份高达几百亿元,所以如果单看资金投入的话,宝钢集团对武钢的重组可以说是“赔本卖衣服——亏本甩卖”了。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叫做“成本领先战略”,这是宝钢实施的一直以来的对外扩张的战略。所谓“成本领先战略”指的是在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中,通过所有员工的努力工作、节约成本和追求卓越来打造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并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企业就必须保持住生产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即所谓的“竞争壁垒”。

而武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有着国家撑腰的企业,其既有的垄断地位,以及在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上的先天优势,正是宝钢所需要的。对于宝钢而言,能够与武钢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进行重组,可以很快地实现在产能规模经济上的扩大,并且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拓展,这对处于成长期的宝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行业虽然已经处于相对成熟期,但是国际上的钢铁工业发展仍然处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各国钢铁企业纷纷进行着各种形式的重组合并,以寻求规模化生产和降低成本。比如就在前后几年时间里,全球钢铁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并购浪潮: 2001年7月,美国钢铁公司同日本钢材生产商住友商社合资组建美朝钢铁有限公司; 2001年9月,德国蒂森克虏伯收购巴西国际钢管公司; 2002年4月,安赛乐、阿塞洛两大法国钢企联姻; 2003年9月,瑞士钢铁集团和奥地利钢铁集团合并成立欧洲冶金工会; 2006年11月,德国不伦瑞克钢厂并入欧洲冶金工会; 2007年8月,印度SKS和土耳其Tekfen金属集团宣布设立一家钢铝业合营企业等等。

宝钢虽然付出了一定的溢价,但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损失,更大的可能性是宝钢通过此次并购能够迅速扩大自己的产能规模,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巩固自己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而且宝钢还可以借助于武钢所在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自己对中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毕竟作为一个大型央企,宝钢的很多决策都是带着一定使命去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