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五行怎么压钱?

鄢芙露鄢芙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养生、中医用药原理、针灸取穴原则等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意思,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脏器、形态、颜色等。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五行来概括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五官(目、舌、口、鼻)等。 用五行来归纳生理功能,用相克关系说明病理变化,用相生关系推断预后,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指导疾病的防治。 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判断机体健康状况、预测人体发病倾向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用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自身 我们可以把人体看做是一庞大的有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各自归属于某一五行,从而形成了一个阴阳平衡、气血旺盛的体内小天地。而五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如: 心和小肠都属于“火”的范畴; 脾属土,又称为“母土”; 肺属金,肾属水。 如此等等。

2.用五行学说解释外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很重视自然环境对人身体的影响,认为外部世界是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这种外在环境影响是非常合适的。 如: 夏天,心火当令,易心烦气躁易怒; 秋高气爽,金旺克木,故秋风起时,树叶凋零,草木枯黄; 冬天寒冷,寒邪伤阳,精神抑郁。

3.用五行学说来把握疾病的性质和症状的变化 任何疾病都是人体在阴阳失衡、脏腑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发生的。病邪侵入人体后,常首先侵犯肌表,继而耗损元气,元气的虚弱又有利于病邪的入侵。这样在外在上就表现出寒热变化的症候。 在中医学理论上,一般将体质分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8种基本类型。不同的人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会有阴盛阳微、气虚、阴虚、阳虚等不同偏颇,进而出现形寒怕冷、自汗、乏力、倦怠、气短、胸闷、腹胀、便秘、尿多等症状,而这些体征用五行学说来阐述就非常容易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